像如今的建筑中,除了仿古建筑會沿襲采用斗拱形式以外,新型建筑也會借鑒斗拱建筑形式,比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、上海美術館新館等。所以,不管是古代建筑還是現代建筑,斗拱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。
嚴謹的來說,榫卯是結構連接方式,斗拱是起結構作用的建筑承重構件,說成是“斗拱結構”,“榫卯結構“都不太嚴謹。他們的關系是,在建造過程中,斗拱的部分構件采用了榫卯的連接方式。在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與家具中,榫卯的連接方式是廣泛應用的,各種精巧榫卯構件不勝枚舉。
斗拱它位于柱梁之上,一個一個單體構件相融相合,親密地組合成一體,環環相扣,如蟒蛇纏繞,與屋頂相銜,可以說承上啟下。它有著一種結構的震懾力和感l染力,只因承受了難以承受的扭曲和重壓,才藏頭縮尾,在急劇的痛苦中將自己折疊起來。這是一種穩妥牢固的姿態選擇,千萬年都不會松動變形。
斗拱所承擔的責任是大的,壓力也是大的。它處在一個關鍵的力的契合點上,默默無聲地進行著力的分解,這是一種有修養有耐性的分解,不張揚,不賣弄,以其個性化的魅力與品格贏得了人們的尊重,終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符號,一個具表現力穿透力的符號。
斗拱如何分類以及各部分名稱?
按拱的長短尺寸可分為三類:瓜拱、萬拱和廂拱。瓜拱短,廂拱次之,萬拱長。這是清代的規定。瓜拱和萬拱常相疊并用,瓜拱在下,萬拱在上,瓜拱托著萬拱。位于正心拱位置上的瓜拱叫做'正心瓜拱'(宋代稱泥道拱);位于正心拱位置上萬拱叫做'正心萬拱'。位于單材拱位置上的瓜拱和萬拱,分別叫做'單材瓜拱'、'單材萬拱'。又可以分為'外拽瓜拱'、'外拽萬拱'和'里拽瓜拱'、'里拽萬拱'。
廂拱總是安放在上層翹或昂兩端,外拽廂拱承托挑檐枋,里拽廂拱承托天花枋。在正心拱位置不會出現廂拱,所以廂拱沒有正心和單材之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