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古代官式建筑中斗拱作為建筑的等級符號,斗拱的建造中規中矩,自由度相對較小。到了民間斗拱的裝飾效果成為主人的經濟實力、工匠的奇能技巧的集中體現。斗拱的形式多樣,繁復異常,呈現出中國古建筑的浪漫主義。斗拱的建造過程中,工匠在藝術效果上發揮想像,使建筑整體充滿浪漫的藝術氣息。同時建造斗拱的過程,也是工匠們施展個人才華的舞臺,甚至是比拼、炫技。
所以,只要你善于觀察,善于發現,美總是能在你眼前出現的,有時會猝不及防,驚艷到你的。如今,許多仿古建筑正在興起,精致的斗拱結構雖然比不上古代建筑那么有神韻,但依然給人一種藝術之美。
古建斗拱是中國建筑主有的一種結構。在立柱頂、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,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,合稱斗拱。仿古斗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。古建斗拱的實例早見于戰國時期中山國出土的四龍四鳳銅方案。
斗栱在中國古建筑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,主要有四個方面:增大距離:它向外出挑,可把外層的桁檀挑出一定距離,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遠,造形更加優美、壯觀。
其實斗拱的結合 一點也不復雜,斗上置拱,拱上置斗,斗上又置斗, 重復交疊,千篇一律卻又千變萬化, 簡單的斗拱 一旦開始結合 ,卻非常復雜,斗拱說簡單也簡單,說復雜也復雜,但是萬變不離其宗——榫卯。
紫禁城古建筑的斗拱類型很豐富,如位于兩根立柱之間的斗拱稱為平身科斗拱,位于柱頂之上的斗拱為柱頭科斗拱,位于建筑四個轉角部位的斗拱稱為角科斗拱等。斗拱的初始功能是支撐屋檐,并把屋頂的重量往下傳遞給柱子。其歷史發展過程是由構造簡單到復雜,功能由純粹的支撐到集建筑力學、美學于一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