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拱一直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構件,尤其是宮殿、寺廟及其它建筑屋檐下,離不開一束束的“斗拱”。那么現代建筑是否也能用到古建筑斗拱呢?
當今的現代建筑材料因為本身的荷載能力強、自身密度高等問題,造成現代建筑不太需要斗拱這樣的節點,或進行一定的修改,比如,從斗拱的結構作用出發,在用鋼結構的新建筑中將斗拱轉化為斜撐。 隨著新興材料的應用,建筑支撐體系的更新,古建筑斗拱是主要受力單位,現在更多是做為裝飾。就目前的仿古建筑而言,斗拱的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其結構意義,主要是做裝飾作用。
在中國古代建筑中,龐大的飛檐總是格外引人注目。要想成就如此恢弘大氣的屋頂,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木構建筑中重要的結構,斗拱。
斗拱,是中國建筑上特有的構件,是由方形的斗、升、拱、翹、昂組成。是較大建筑物的柱與屋頂間之過渡部份。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,將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,或間接的先納至額枋上再轉到柱上。一般上,凡是非常重要或帶紀念性的建筑物,才有斗拱的安置。
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,為了體現出傳統的設計理念,也裝飾上斗拱,使其看起來具有古典美感,可見斗拱與古建筑真是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,不過斗拱開始的作用可不是裝飾,它是一種重要的結構構件,能使古建筑的屋檐伸展,看起來像一把撐開的傘,大家不妨想一想傘的斜撐的樣子,就能明白斗拱的作用了。其實,斗拱的結構就是一種榫卯結構,那么榫卯又是一種什么結構呢?提及榫卯,它的作用可大了,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工業領域的重要結構,基本涉及所有的工業制造,如建筑、家具和其他器械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