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樣東西,中國人臉熟不過,卻少有人真正認知,這就是斗拱。
斗拱伴隨著中國人的生活空間,經歷了2000多年持續的迭代與輪回,進化成一套完善的智慧生命系統,隨著近現代的社會更迭和文化變遷,這個智慧生命也慢慢沉入海底。
在純正的傳統斗拱技術與技藝中浸潤,在鮮活的現當代價值邏輯下思考,斗拱在今天存在的意義。經過5年的沉淀積累和與180多天的產品研發,斗拱,終于通過文創的方式走進大眾的視野,到今天這個時代,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,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精神傳承下去。
在斗拱里蘊含的智慧,需要我們重新打開一次!
在中國古代建筑中,龐大的飛檐總是格外引人注目。要想成就如此恢弘大氣的屋頂,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木構建筑中重要的結構,斗拱。
斗拱,是中國建筑上特有的構件,是由方形的斗、升、拱、翹、昂組成。是較大建筑物的柱與屋頂間之過渡部份。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,將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,或間接的先納至額枋上再轉到柱上。一般上,凡是非常重要或帶紀念性的建筑物,才有斗拱的安置。
斗拱雖然種類繁多,具體結構也各不相同,但總的來說:斗拱在結構上主要有四種部件。略似弓形,位置與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拱;形式與拱相同,而方向與拱垂直的叫翹;翹之向外一端特別加長,斜向下垂的叫昂;在拱與翹的相交處,在拱的兩端,介于上下兩層的拱間,有斗形立方塊叫做升,在翹的兩端,介于上下兩層的翹間的斗形方塊叫做斗;升與斗的形狀大致相同,區別在于它們的位置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