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古代建筑中,龐大的飛檐總是格外引人注目。要想成就如此恢弘大氣的屋頂,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木構建筑中重要的結構,斗拱。
斗拱,是中國建筑上特有的構件,是由方形的斗、升、拱、翹、昂組成。是較大建筑物的柱與屋頂間之過渡部份。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,將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,或間接的先納至額枋上再轉到柱上。一般上,凡是非常重要或帶紀念性的建筑物,才有斗拱的安置。
斗拱在造型上還有統一協調之美。各構件截面形狀統一,均為方形或者矩形;側立面外形統一,均猶如倒立的三角形;斗拱位置統一,均位于柱頂之上、屋檐之下,這種統一性在視覺上給人以抽象的整體之美。斗拱整體與上部傾斜的屋檐、下部垂直的柱子形成過渡,既能反映屋架簡潔明確的特征,又可體現斗拱自身優美的造型。不僅具有建筑之美,紫禁城斗拱運用的另一個重要特征,是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力學智慧。
斗拱是一個物件,一個古老的物件,在現代都市的天空中,似乎越來越失去了它存在的前提。因為它附屬于古建筑的木制軀體。比方說,就像牙床類屬于人體的結構。如果軀體失去存在的話,那么部件還能有多少存活的可能。
事實上,斗拱之于古建筑的作用要勝于牙床對于人體的作用。牙床不起支撐人體分量的作用,支撐的任務交給了骨骼們。而斗拱卻是有著不可推卸的承重作用。而且,對于古建筑而言,斗拱的作用是的。